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542章 圣诞攻略;人之怒 (第3/3页)
盖里奇的脑洞又开到了哪。 当然,也许韩素想多了,真实的理由其实没那么复杂。 估计盖里奇在一个平平淡淡的下午,喝着咖啡享受日光浴的同时,看了这么一部平凡无奇的法国电影。 但脑子里恰好想的是郭达斯坦森,然后就开了脑洞——如果主角是这个世界上最性感的光头的话,电影会怎么样? 想到这,他突然觉得喉咙干燥,血气上涌,马上拿起手边的电话,给斯坦森打过去,噼里啪啦情绪激动的讲了两分钟,斯坦森也没多想就接了,谁让对方是带他入行的恩人呢。 事后电影宣传时,斯坦森在接受采访时,也确实提到了这个细节。 总之,斯坦森可能压根儿也没听清导演说的啥,就抓住了一句重点——我们要合作,你在电影会不苟言笑,黑白通吃,很帅气的一枪一个爆头,然后他立马接了。 其实简单的说,这电影就是为斯坦森量身打造的,盖里奇觉得得这个故事是他和斯坦森重聚的完美契机。 对于那些迷恋盖里奇风格的影迷,其实已经很长时间没在大荧幕里看过盖里奇的典型叙述电影了。 自从盖里奇热情拥抱好莱坞后,指导的几部大片,无论是福尔摩斯与华生的爱情故事; 到科幻史诗奇幻大片《亚瑟王》; 再到迪斯尼歌舞片《阿拉丁》,其实都是走的安全路线,是有着好莱坞特殊标记的,已经失去了导演的个人风格。 而眼前这个项目,预算在b级片边缘徘徊,又是他自己的项目,创作自由度很高,倒是很有可能呈现早期典型的盖里奇风格——非线性故事发展! 啥意思?就是多个章节故事互为结构,各种标题打在荧幕上,从不同角色的视角叙述情节,事情在巧合引发下逐渐脱离控制,《金刚川》就有点类似的风格。 反正韩素觉得,如果导演能够按照自己习惯的风格来翻拍这部影片,质量应该不会太差。 毕竟这么多年的经验,对于赖以成名的技艺运用,应该熟能生巧才对。 问题是怎么将简单的故事,自然的串成120分钟的电影,到那一步需要立马戛然而止,但又要勾起观众的好奇心,还能不打断观影情绪,这就需要导演的功力了。 韩素仔细回想了一下,结合剧本大纲,脑中渐渐浮现起一个名字,这不就是《人之怒》吗? 他好像看过预告片,但没看过成片,也没去了解最后的票房成绩,但无意间看过网上的讨论,热度不算低。 这么来看,成绩应该会不错? 剧情肯定是老套至极,这些年好莱坞热衷拍摄动作悬疑爽片,故事主线多半是复仇。 像《极限杀手》《血腥地狱恶》《小人物》这种动作b级爽片,都赢取了观众的口碑。 刀刀入肉、枪枪入脑的血腥场面,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观众感官。 男主带有主角光环,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人干翻整个团的剧情和调性,也越来越合新时代观众的口味。 《人之怒》肯定也是类似风格,再经过盖里奇的手法,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味道。 另外,等成片上映时,有imax荧幕加持,枪战动作场面应接不暇,爽度应该会倍增。 不过韩素用屁股想也知道,这种尺度的片子,就算引入国内,也必然会被剪辑。 对于多线叙事手法的电影来说,一旦被剪辑,很有可能造成情节不连贯,进而口碑崩盘。 幸好这种片子的故事主线并不复杂,概括起来一句话——郭达斯坦森为儿子复仇的故事。 比起同样不能惹的《飓风营救》中的连姆尼森,《人之怒》的主角更加冷酷,大纲中特地标注了人物性格。 一夜缠绵之后他可以用枪口跟你说早安,对于潜在的怀疑对象,毫不留情就是一枪,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。 大纲勾画了四个章节故事,就很有盖里奇的味儿了。 用四个不同的角度去串起整个事情的发展,从开始的嫌疑到最后的抽丝剥茧水落石出。 套路不难,但能不能做到流畅好看,人物刻画又丰富,真的需要盖里奇的经验加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