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34节 (第3/3页)
想过自己登基以后要做什么。以前脑补的时候只想到好的方面没觉得这是个沉重的命题,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登基那天就是父皇驾崩之时,哪怕皇家父子的感情没那么纯粹,想到父皇病重就要死了,心里还是怪难受的。尤其他父皇在最后这段时间里爆发出相当的父爱,为他考虑以及铺垫了很多……太子更加触动。 ??还有七皇子,明面上自甘堕落实际是在为他搜集情报,他赚的钱相当一部分也流到皇上手中,这个情况太子总算是了解了。 ??了解之后他意识到越王当初栽得不冤,拉拢谁不好偏盯上七弟,这不就是撞铁板上了? ??很多事以前都是瞒着太子的,现在他知道了,自然也就理解皇上曾经做过的一些决断。 ??到这时,父子才算交了心。 ??要说给太子的话说清楚了,又安慰了太后以及皇后,还见了几个在他心里有一定分量的儿女妃嫔,他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差不多了,这时已是隆冬时分,再过不久就要过年。 ??腊月二十左右,皇上已经很瘦很瘦,他吃不下太多东西,平常几乎是躺在床上已很难起身。哪怕像这样,他跟皇后独处时还说希望能熬得过这个年,想最后热闹一把。 ??皇后背过身去抹了眼泪,说一定行,说她肯定会安排得很好,比前头任何哪个年都过得热闹…… ??听了这话,皇上高兴的笑了,结果次日他的病情更进一步加重,太医们想尽办法也无力回天,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巴掌的数,皇上驾崩了。 ??这场病拖了太久,满京城都有准备,真到这天还是有不少人哭崩了。 ??太后哭得是肝肠寸断,皇后也痛哭了一场,回头看大家都是六神无主的样子,她强逼自己平静下来,宫里得有人主持大局,伴随着天子驾崩而来的事情太多太多了。 ??太子继位,得分封兄弟,先帝那些妃嫔有儿子的准备出宫跟儿子过,没儿子的得统一搬出去,让出妃嫔居所,新皇的妃嫔经过大封就要进宫了。 ??这里面很多事都得有从前的皇后现在的太后娘娘来办,新皇当然也没闲着,哭他父皇的同时还要全面接手朝中之事,为兄弟授爵,还要册封臣子妃嫔以及他的儿子。 ??在他继位之后,下的第一道圣旨是歌颂先皇的,之后连着两道,一是请燕王鼎力助他,度过这段时间。二是将谢士洲从御前调出去,倒不是打算弃用,而是有更重要的安排,新皇将整个京城的治安交到了堂弟手里,新皇上任之初是对朝廷掌控力最弱的时候,可能会有人蠢蠢欲动,还有人想要借机兴风作浪,新皇将京城交给谢士洲来负责,给了他相当大的权力,必须得力保京中不乱,平安度过这段时间。 ??把这些安排妥了,接下来才是各种册封,诸如皇后贵妃这个亲王那个郡王的…… ??这个冬天其实有不少人在私下议论,哪怕不敢说出口也在心里想过,一朝天子一朝臣啊,大家普遍认为等太子登基以后顶多给燕王一些尊重,应该不会像前代那么倚重他。 ??一直以来太子都挺尊重燕王,也是因为他还是太子,不敢不尊重而已。 ??他作为太子,在皇上心里的分量却没有燕王来得重,光凭这点他就不太可能真心喜欢这个叔叔。 ??结果谁知道呢,继位之初的三道圣旨有两道都是发去燕王府的,那对父子非但没失势,还得到重用。 ??又有人说,兴许因为对朝廷的掌控力不够,不得不依赖他们。或者是想平安度过这段时间,现在还看不出新皇真正倚重的是谁,得等等,过一两年再说。 ??这些自然是不敢摆到明面上说的,至少到钱玉嫃跟前的都是恭维。 ??钱玉嫃将这些话听在耳中,她没太多表示。 ??怎么说呢?算心里也为相公高兴总不能真的笑出来,这还在国丧期间。 ??本来说要把这个年过得十分热闹,结果非但没热闹起来,还是自出生以来最冷清的一次。各家连红灯笼也不敢挂,更别说舞龙舞狮放爆竹了,好好一个年过得跟七月半似的。 ??第140章 ??正好这一年已经到头, 新皇登基以后改年号天福,年关一过就是天福元年。 ??皇城根下的人已经逐渐从先皇驾崩的悲痛中走出来,做好准备迎接后一任皇帝的统治。其他省份消息慢很多, 就拿钱玉嫃的故乡蓉城来说,正月头上才得到消息,衙门立刻叫停民间各种喜庆活动,还安排了文人为先皇写文章歌功颂德。 ??其实用不着安排,老百姓对永隆帝的评价从来不低, 尤其最近五年, 朝廷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, 使得各地生活水平都有一定改善, 即便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, 皇上让百姓看到了他想造福万民的心。 ??虽然还是有阴阳怪气说话难听的人, 至少多数百姓都发自内心认可了他是个好皇帝,大家都盼着他还能多在皇位上坐个几年。 ??“难得的一代明君, 怎么就……” ??
??